html模版財經人物百科:馬化騰
馬化騰,英文名Pony(馬化騰在大學期間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),廣東潮陽縣(現汕頭市潮南區)人,出生在今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傢美社區傢一村。其父馬陳術,1997年被選為鹽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,如今已經退休;其母是黃惠卿,在騰訊公司創立時曾擁有60%的股份,如今也已退休。1984年馬化騰隨傢人從海南遷至深圳 ,並就讀於深圳中學。大學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專業。

1993年從深圳大學畢業後,馬化騰進入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,開始做軟件工程師,專註於尋呼機軟件的開發,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。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瞭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於實用,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。馬化騰在潤訊期間,也正是潤訊神話最光輝的年份,因此,潤訊無疑提升瞭馬化騰的視野,以及給馬化騰在管理上必要的啟蒙。

實用軟件概念不僅培養瞭馬化騰敏銳的軟件市場感覺,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。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,他和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。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件問題。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,而且也有瞭相當的原始積累。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是來自股市。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,手頭很快就有瞭百萬資金。他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。這為馬化騰獨立創業打下瞭基礎。

1998年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“合資”註冊瞭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。之後又吸納瞭三位股東:曾李青、許晨曄、陳一丹。作為一傢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件公司,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伴心驚。

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,當時國內已經有瞭兩傢公司先做,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。馬化騰沒有想得更多,除瞭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、尋呼臺、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,也因為當時飛華、中華網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時通訊項目,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。

初期發展過程中,騰訊經過一個很重要台灣電動床工廠的賠償官司:在1999-2000年左右,仿照ICQ開發的OICQ搶瞭很多ICQ很多的用戶群,尤其是中國大陸用戶,後來ICQ公司通過法律途徑,最終判定騰訊敗訴,停止使用OICQ這個名稱,並歸還OICQ域名給ICQ公司,同時賠償瞭一定金額的費用,自此騰訊便使用瞭QQ這個名稱。

創業之初,為瞭能讓騰訊存活下來,馬化騰率領自己的團隊做網頁、做系統集成、做程序設計。但由於不懂市場和市場運作,騰訊的產品拿出去向運營商推銷,卻經常被拒之門外。

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,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。1999年2月,騰訊開發出第一個“中國風味”的ICQ,即OICQ後,受到用戶歡迎,註冊人數瘋長,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。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,而那時一兩千元的服務器托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。公元2000年,第一次網絡泡沐席卷瞭整個中國互聯網,騰訊進入瞭最為困難的時期,在面臨資金困難時,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件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深圳電信數據局,但終因價格原因告吹。

軟件賣不掉,但用戶增長卻很快,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,馬化騰隻好四處去籌錢,馬化騰拿著改瞭6個版本、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,最後碰到瞭IDG和盈科數碼,獲得瞭第一筆投資。騰訊的發展逐漸步入瞭正軌。

2004年6月16日,馬化騰帶領騰訊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。

當年相邀四位夥伴共同創業,由馬化騰出主要的啟動資金。有人想加錢、占更大的股份,馬化騰說不行,因為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,不匹配就要出問題。什麼問題?拿大股的不幹事,幹事的股份又少,矛盾就會發生。

騰訊最初的資金由馬化騰所出,他卻自願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,“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,不要形成一種壟斷、獨裁的局面。”而同時,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,占大股。“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,股份大傢平分,到時候肯定出問題,同樣完蛋”。

沒有人能夠獨斷,保證瞭意見不和、討論、甚至互相潑冷水的空間,但彼此多年同學,不好意思一不和就撕破臉不認人;被逼著去說明別人,就需要提煉、把問題想得更清楚。彼此定位不同,就從不同的角度來判斷,保證認識全面;最後馬化騰有一大股,該做決定的時候還是有一錘定音的能量。

馬化騰很忌諱一上來就燒錢圈地的方式。慢慢摸索逐步見效,可以控制好成本;而如果支出太大卻在短期見不到成績,“資本市場上會有壓力,內部會不好交代”。長遠而言,邏輯也一樣。“我們希望是穩,長期健康的成長,不一定沖得太高,慢慢走。”還要先做容易見到效果的事情。

任何一個新業務的開展,以為請個高人來就可以搞定,這不現實。“你自己一定要有瞭解”,需要“不斷充電”。在拍板行動之前,馬化騰要想清楚幾個事情:比如是否做搜索,哪些是技術的問題,哪些非技術的問題;有哪些是可以用合作解決的;還是哪些是必須自己投入的;商業模型是否成型,收費還是不收費。而一旦決定做瞭,大到框架怎麼搭、小到具體如何實施都放手給選定的人。

開拓新業務的領軍人基本都用自己人,從技術人才裡挑選,除瞭騰訊網是請孫忠懷空降,因為做門戶技術含量不高,跟騰訊以前的業務也不太搭界。這樣做不是沒有原因。剛嘗試網絡遊戲的時候是代理韓國遊戲,以業務運作而不是技術研發為重,當時從外面挖運營的人才來做,但忠誠度不高,最後全部走光瞭。

接下來會遇到些困難。這些人做研發出身,但業務和推廣不在行,逼迫他提高也不現實,往往是拔苗助長。所以隻能是先把產品做好,讓業務自身滾動成長,市場推廣暫時擱置。在內部挑選,很可能選出來的人在業界比較算不得最好的人才,所以要在團隊上做些補償,尤其是進入到需要強力市場推廣的階段。要讓他去找很強的副手,內部找不到,就去外面挖。每個中層幹部都一定要培養副手,這是硬性的“備份機制”。

“你一定要培養,否則我認為你有問題”,在這點上,馬化騰顯出少見的強硬。“忍你半年可以,但一年你還這樣;那我就幫你配瞭,你不答應也得答應。”

馬化騰在創辦和經營騰訊的時候,總是小心翼翼地追問自己三個問題,而這“三問”準確地揭示瞭馬化騰的經營哲學理念。

先問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?馬化騰憑著對網絡市場一種朦朧卻又相當有預見性的理解,用近乎偏執的興趣和近乎狂熱的工作熱情搭起騰訊的架子,牢固堅持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理念,極端專註於技術開發和提升質量,當然能高出對手一籌。

再問如果你不做,用戶會損失什麼嗎?做軟件工程師的經歷使馬化騰明白,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於實用,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:“其實我隻是個很愛網絡生活的人,知道網迷最需要什麼,所以為自己和他們開發最有用的東西,如此而已。”




最後問如果做瞭,在這個新的項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?QQ最早隻是作為公司的一個副產品存在的,馬化騰對QQ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並沒有足夠的認識。而且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,他對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並沒有把握。當時騰訊所采取的策略是“三管齊下”:一方面繼續鞏固傳統網絡尋呼系統帶來的大量利潤;一方面將精力更多集中在改進QQ功能和開發新版本上;一方面尋找風險投資的支持。事實證明,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。

馬化騰認為,作為領導者,需要膽魄、胸懷、眼光,其中眼光最重要。專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;在前進的過程中,發現機會就要立刻去把握它,要有敏銳的市場感覺,這給過我們壓力,卻也是我們成功的契機。

電動床y台灣電動床工廠>電動床5BB20A7F0FDAE613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a385v4l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