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ml模版風險有多少 平臺早知道
互聯網金融網上監測平臺,摸清傢底、發現漏洞、監測資金流向——
風險有多少 平臺早知道

制圖:張芳曼寵物零食

近年來,P2P平臺跑路頻發、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不斷。究其原因,除瞭事中事後的監管力量不足外,事前的監測排查顯然也不到位。

為瞭解決監管“兩眼一抹黑”的問題,2016年年初,國傢互聯網應急中心建設瞭國傢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,該平臺原型系統試運行至今,監測瞭哪些有價值的數據,又是如何應對風險的?

千餘傢互聯網金融平臺涉嫌違規

監測之道,數據先行。國傢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,究竟能看到金錢往來背後的哪些數據?

國傢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項目組負責人吳震介紹,目前技術平臺數據主要來自三方面,包括公開數據、接入平臺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數據以及互聯網應急中心的自有數據。包括翼龍貸、易貸網、微貸網等在內的37傢企業試點接入,其中24傢正在審核,另外13傢處於評估階段。

監測顯示,截至3月22日,技術平臺累計發現互聯網金融平臺網站15198傢,目前在運營互聯網金融平臺10883傢,其中P2P網貸平臺3653傢。累計發現互聯網金融用戶6.59億人次紅貴賓飼料推薦,互聯網支付累計交易額超53.3萬億元,P2P網絡借貸累計交易額達4.4萬億元,網絡眾籌近400億元。

吳震介紹,互聯網金融輕資產、高隱蔽、跨區域、容易迅速鋪開,這些特點給傳統金融監管方式帶來很多挑戰,而監測平臺可以彌補傳統監管觸手不足的問題。

監測數據顯示,在已監測的在運營互聯網金融平臺中,涉嫌違規的1100餘傢,技術平臺本月已對400餘傢高危平臺做出過預警。此外,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還存在安全隱患。監測顯示,互聯網金融平臺網站漏洞達1000餘個,網站遭受網絡攻擊超100萬次,發現仿冒網頁4.4萬餘個。

“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安全意識不高,加上風險控制技術能力不足,網站漏洞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,則可能泄露用戶隱私信息,影響資金安全。平臺會攔截一部分風險,並定期把監測信息向有關網站反饋,幫助它們提升安全水平。”吳震說。

技術平臺監測還發現,互聯網金融APP成為風險的新聚集地。截至3月22日,共發現互聯網金融APP漏洞1200餘個,其中高危漏洞占比23.3%。此外還監測到1300多個互聯網金融仿冒APP,並被累計下載3000多萬次。

仿冒APP有何風險?國傢互聯網應急中心經濟師徐小磊說,仿冒APP大多有扣費、廣告等惡意程序,其名稱、圖標與正版類似,隻是加瞭一扇看不見的“玻璃門”。仿冒應用會在後臺私自監測用戶接收到的各種短信息,同時轉發信息到指定電話號碼,從而竊取包括用戶動態驗證碼在內的信息,威脅用戶資金安全。

每一筆資金流向都逃不過平臺眼睛

監測是前置條件,對於風險分析技術平臺來說,最主要的功能則在於分析和預警風險。目前,針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潛在的隱患,該平臺已經初步建立起瞭事前摸底、事中監測、事後跟蹤的風險應對體系。

事前摸底是指技術平臺對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日常網絡巡查,從網站、產品和用戶三個層面獲取總體情況,建立並更新互聯網金融基礎資源庫。

“‘快’和‘新’是互聯網金融突出特點,情況每天都在變化,摸底不僅能及時瞭解行業動態,還能為相關監管部門決策提供基礎數據。”吳震說。

虛假宣傳、虛假項目、資金池等是互聯網金融平臺比較集中的違規行為,這些問題是風險分析技術平臺事中監測的對象。以P2P網絡借貸為例,截至3月22日,技術平臺監測發現,P2P網絡借貸平臺涉及虛假宣傳的有423傢,金融數據服務器在境外的有125傢,綜合收益率過高的有70傢,未在工信部備案的有40傢。一些平臺甚至涉及多種違規行為。

怎麼判定收益率過高?吳震說,系統會根據市場情況設定一個收益率參考值,如果監測到項目收益率過高,就可能存在誘騙投資者行為,平臺可以將相關信息告知金融監管部門。

在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監測室的一張全國地圖上,能看到納入監測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每一筆資金流向。吳震說,一旦有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風險,該監測平臺就能及時進行事後的跟蹤,預警影響波及范圍,分析資金的去向,從而提前把風險控制到最低。

吳震表示,該技術平臺隻是一個監測手段臘腸狗飼料推薦,監測各類風險信息,目前正在建設向監管機構反饋的工作機制,配合相關監管機構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。

平臺還需接入更多企業數據

吳震說,目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處於原型系統階段,還需要在許多方面提升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能力。

首先,接入平臺的企業有限,監測數據還不完整。吳震說,平臺接入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越多,數據分析、共享的價值就越高,風險防范能力就越強,但通過公開渠道難以獲得全面的企業數據。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和平臺連接,數據質量提升,平臺將會提供更有價值的分析結果。

其次,平臺公開抓取的數據主要利用機器學習方式來甄別、分析信息,但機器並不能核實信息的可靠性。“要發現虛假項目,就要瞭解借款端,驗證借款企業的情況,計算機顯然難以做這個工作,這也可能讓監測數據出現偏差。”吳震說。

吳震表示,平臺將加強宏觀分析能力,更加精細地分析企業運營指標,判斷風險,發出預警。他還呼籲,互聯網金融平臺自身也要強化風險意識,提升網絡安全水平。

對於仿冒互聯網金融APP的風險,徐小磊建議,普通公眾最好選用官方發佈的APP,或者選擇可信的安全應用商店下載,對於來源不明的應用商店、網站鏈接引導的APP不要輕易下載。同時,不要貪圖小便宜,不輕信優惠信息,導致點擊有惡意程序的鏈接。此外,應用安裝後,還要瞭解應用調用的權限,手動關閉多餘和敏感的權限,如電話、通訊錄、短信息等。(記者 喻思孌)

B4BC5953F69239F1
arrow
arrow

    zha385v4l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